诸多商户并不缺银子?
因为不缺银子,所以才愿意缴纳如此高昂的商税吗?
这话,不大对劲吧!
我有多少银子、每个月赚多少银子,那是我的事情,凭什么平白无故交出那么大一部分给朝廷啊?
“怎么说呢?”谢迁问。
“一定要说的话……应该是诸多商户赚的比较多吧!”宁远敷衍了一嘴。
事实上,那诸多商户之所以愿意缴纳如此高昂的商税,确实与每个月的收入有关。
因为每个月的进账不少,拿出来一部分也无所谓。
可归根结底,是他这边已然将诸多因素考虑进去,盯得太紧了!
就如金吾卫这边,每日几乎都有千余人便装游荡在街道之上,在这股监控的力量下,诸多商户想要偷漏税,可要想象自己的身价与脑袋。
除了盯得紧,还有便是朝廷这边的动向不明!
那诸多商户即便对此新税不满,可朝廷这边没动静啊。
在许多人看来,这新税是否推行,还是两说,在事态明朗之前,缴纳一两个月又怎样呢?
基于如此种种,上个月后十日的商税才能顺利收缴。
“此法可否推广开来?”弘治皇帝问。
“可……”
宁远微微犹豫:“却未必会有京城这么多!”
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新规矩的制定,会给无数破坏规矩者带来巨大利润。
就说这新税法,真要推向开来,大明各地的商户是否愿意接受?各地的官府,对此又将是怎样一个态度?
不好说,很难预料。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其中,一定会有人因此而牟利。
这也是无可避免的!
莫说当下,便是在后世……
所以,总的来看,这新税当下看起来固然十分恐怖,可真要推行开来,必定会大打折扣,甚至会打七折、八折。
然……即便如此,那也是一笔不可想象的收入。
“你以为……能否破万万两?”李东阳问。
“能!”
宁远很肯定:“至少应该有一万五千万两以上!”
也就是一亿五千万两!
这还是可以保证的!
论繁华,京城当属天下第一,其他地方就算再差,总不至于千万两、数百万两、几十万两都收不上来吧?
在此基础上,稍微核算一下,一亿五千万两还是有的!
至于想要的更多……那便要看执行新法的力度了,往多了说,真要彻底执行,一年四五亿两都轻松。
“一亿五千万两啊……”
弘治皇帝喃喃着,心绪涌动。
这个数……比他想象中还要多许多。
对于这商税,他自是明白的,其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
一如太祖皇帝、文皇帝之时,每年的商税有四五百万两,到了现在呢?
就只剩下十余万两了!
如此比较下来,其中猫腻顿时显现出来。
所以,莫看当下京城仅仅十日的商税便收了两百万两,真正推行开来,具体有多少,还不好说。
而按照宁远这个思路,若一年能有一万五千万两的话……发财了!有钱了!
近日来,朝廷这边实在是捉襟见肘,就如普通人家过日子似的,已然快揭不开锅了。
而就在这巧妇无米之炊时,突然来了一大堆米,这时,换做谁不开心?换谁不激动?
“很好!”
弘治皇帝突然提高声音:“驸马,你……做的很不错!”
赞许的目光下,却是微微一顿:“只是……而今诸多物品价格仍旧居高不下……又当如何啊?”
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
朝廷,很快就有钱了!
然……当下,无论的库府还是内帑,银钱都是不足的!
在这等情况下,诸多物品价格高涨,仍旧是教人无所适从啊!
换而言之,就算朝廷这边当下手里有足够的银钱,面对如此高昂的物品价格,也是无计可施啊!
当然,朝廷有钱,确实可以考虑一些亘古未有的事情,可那诸多物品价格太高,于万千百姓而言,仍及不是什么好事啊!
朝廷总不能拿出一部分银子来补偿许多穷苦百姓吧?
“陛下,或可再等等看!”宁远认真说道。
说白了,而今这境况是什么?
经济危机!
于无数平民百姓而言,诸多物品价格高的离谱,于一些个相对富庶的人家而言,也能勉强凑合活。
真正不受影响的是少数的有钱人,诸多物品价格涨不涨,问题都不大,最多稍微节俭一下下便是了。
所谓经济危机,其本质产能过剩,再延伸开来便是财富不均!
“所以,这事……应如何解决?”弘治皇帝直接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