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汽油,行军打仗的引火之物一般是用薪柴膏油。>
所谓薪柴膏油,就是干柴草木以及动物油脂。>
其中膏油物品又以鱼油最佳,其它动物油脂或者植物油次之。南海鲛油千年不灭的传闻,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
在《三国志》记载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盟,就是以鱼膏油做燃料,船中放置大量柴草枯木,靠近曹军的连环船之后,点燃船只冲向曹军,从而火烧赤壁。>
所以膏油物品其实是早期很重要的战略物资储备,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人使用。>
皇甫嵩和朱儁这次出来,带了不少,军中就有存货。>
不过张飞不太理解为什么陈暮要弓弩,等士兵们在各曲长带领下去按命令行事后,纳闷问道:“四弟,咱们没有弓箭手,你要那么多弓箭做什么?”>
陈暮神秘一笑:“做个好东西。”>
“哦?”>
张飞来了兴趣:“什么好东西?”>
陈暮想了想说道:“三哥,你知道自古行军打仗,若以火攻,一般会怎么做吗?”>
张飞挠挠头:“这个问题你问俺做什么,俺上哪知道去。”>
“看,叫你多读书吧。”>
陈暮笑了起来。>
张飞理直气壮道:“有四弟一个聪明的脑瓜就行,我再读书的话岂不是抢了四弟的饭碗?”>
陈暮:“......”>
你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张飞哈哈大笑:“所以四弟你要做什么你就直说,绕那么多弯做甚。”>
陈暮翻起了白眼:“我要做火箭。”>
“火箭?”>
张飞不解道:“那是什么。”>
“待会就知道了。”>
陈暮微笑着打了个哑谜。>
火箭嘛,与火把原理一样,箭头缠布,浇上油脂点燃即可。>
但很有趣的是,东汉并没有火箭。>
原因很简单,当时的人还没有把这东西发明出来。>
史料记载中,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火箭,是三国时期,也就是公元228年。>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兵进陈仓。>
陈仓守将郝昭以火箭射蜀军攻城云梯,把云梯点燃,蜀兵从云梯上掉下去摔死,导致诸葛亮此次北伐失败。>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记载使用点火的箭的记录。>
而在此之前,按照《孙子兵法·火攻篇》记载,人们常用的火攻之术,就是以火车、火船、火牛之类冲进敌人阵营,然后近距离投掷引火物。>
像田单收复齐国失地,就是以火牛冲阵,从而获取胜利。>
现在是公元184年,离火箭第一次出现在史料记载中还有44年,自然不可能有火箭。>
陈暮记得穿越之前,网上还有杠精问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时候,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
有人为了维护诸葛亮,就说当时的油脂太贵,曹操用不起。>
实际上当时的油脂的确昂贵,但以曹操的雄厚实力,不至于十万支火箭都没有。>
主要是现在没有火箭,曹操上哪弄去?>
至于为什么当时的人没有发明火箭,大抵是因为射程问题。>
在宋朝利用松脂制作火箭之前,魏晋南北朝以及唐朝的火箭都是在上面包一层布,再引火。>
这样制作的火箭一来箭支无法回收,成本比较大。>
二来会影响箭支射程,飞不了太远。>
因此使用频率比较小。>
一直到宋代以后,用松脂涂抹燃烧的火箭才大规模普及。>
松脂就是松树油脂,涂抹在箭杆上,这样做出来的火箭就非常轻便,不影响射程。>
因此宋明时期,火箭就开始大规模出现在战场,甚至到明朝,由于火器的发展,还有窜天猴型号的火箭出现。>
不过陈暮也不需要火箭飞多远,能点火就行。>
毕竟古代的弓箭手培养不容易,就像是现代培养狙击手一样,需要花很大的力气。>
近距离射火箭就容易许多,也不要求精准度,只要往那个方向射,让火箭可以燃烧草丛树木和营帐就行,没那么多要求。>
到下午,各曲士兵陆陆续续将需要的物资取回来,陈暮下令,让士兵用大量布条包裹箭头,只露出箭尖,再把箭头放入鱼油桶中浸透,制作成膏油火箭。>
到晚上的时候,士兵们就已经制作了五万支火箭。毕竟这活也不是什么精细活,一个士兵几分钟就能搞定一支,两千多人同时做,五万支箭也就是一两个时辰的事情而已。>
火箭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