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九百九十二章 必也正名(两更合一更)(2/3)

作者:幸福来敲门
!”

陈瓘问道:“今夜?”

章越道:“不是今夜,而是此刻,立即便要。”

陈瓘不知章越为何如此急切。

他不知章越已是考虑到了一个条条框框。

他现在身在参政,便谋宰相之事。

宰相之位,不是最要紧的,自己最要紧的事,乃‘必也正名’。

这话出自论语。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问孔子,卫国国君请你当宰相,你第一件事是干啥?

孔子说第一件事就是先‘正名’。

陈瓘听到‘必也正名’,也是点点头道:“相公持相位,首先必是正名,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不知名从何出?”

什么是正名?

也就是拿出一个意识形态的东西。

对于王安石的变法,里面既要有继承,也要有区别;同时既承官家之意,也要有所规劝,最要紧是在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暂时隐去一些会引起争议的地方。

这就是章越的‘正名’,总而言之扣紧了一个通达权变。

陈瓘听得瞠目结舌,章越要自己办的事,未免难度太大了吧。

陈瓘道:“相公,此事非元长,元度不可为之,在下不过是未名秀才,如何能当文字之重。”

章越在幕中的刀笔工作,一向是由蔡京,蔡卞二人操办,但蔡京,蔡卞毕竟是官,不是自己的御用文人,何况此事不能假手于人。

多年在身边,章越对陈瓘了解甚多,对方思维清晰,对局势洞若观火,而且对方当初在与吕惠卿谈判时表现出色。

章越对陈瓘问道:“你读过三经新义么?”

陈瓘道:“读过。”

章越道:“那便足矣。”

陈瓘仔细想了想,就且当这是章越对王安石的权宜之计,或者是虚与委蛇来办。

等到他日便‘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章越与陈瓘谈了一夜。

……

次日虽不是五日一次大起居的日子,但也是章越任参政后的第一次朝会。

百官在宫门处见了新任参知政事章越。

看着一身紫袍的章越,列在王安石,王珪,冯京,元绛等之后,位序仍处第五,但已完成了从西府至东府的跨越。

在官员中蔡确面无表情地看着章越接受百官拜贺的一幕。

一旁的黄好谦向蔡确问道:“持正,当初你我谁也没料到章三郎会有今日吧!记得你在太学时,对章度之评价平平!”

蔡确对黄好谦道:“今日也是如此,章三他多谋少断,儒雅风流有余,王霸之气不足,不是宰相之像,成不了大器!”

黄好谦听蔡确之言对章越似有不满,当即不敢接下去说。

章越出任宰相后第一次面君,官家当即在众宰执面前提出让苏颂,陈襄,曾布三人回京。

王安石闻言不由瞪了章越一眼,章越装着没看见,将目光转到他处。

他知道自己这提议肯定不符合王安石的心意。

果不其然在御前,王安石将章越向官家建议的三个人选全部拒绝掉了,只是觉得如此驳了官家和章越面上不好看,对于陈襄还有所赞赏。

官家当即提出暂不让陈襄回京,而是提为枢密直学士。

王安石这才答允了。

谈话中官家并没有提及昨日与章越所谈的改元之事。

之后官家回殿歇息,众宰执们照例在宫里喝茶汤。

章越则对王安石道:“元度这一次在我帐下出力甚多,我有意荐他为御史,不知丞相意下如何?”

王安石爱惜清名对女婿蔡卞的使用,一直有所顾忌。见章越举荐蔡卞,王安石看着对方,似想要探究其意问道:“度之为何推荐小婿啊?”

章越道:“我并无他意,只是真的欣赏元度的才华和干练。”

“之前元度让我托话给丞相想要外任。”

王安石讶道:“有此事?”

章越点点头道:“确实如此,元度是匣中明珠,若不知者,难以知道他的才华。至于他为何想外任,自不用我多说。”

王安石对女婿蔡卞也非常赏识,对方早在江宁时就是他门下学生。

当初他曾调侃,说日后也要找个如章越一般的女婿。王安石虽是调侃之言,但也是鉴于长女嫁入吴家之后郁郁寡欢。

所以王安石想找一个出身普通的女婿,而蔡卞从各方面来说,都似‘章郎’多矣。

同时在曾布,吕惠卿之后,王安石也隐约有托之衣钵之意。仔细说来,王安石性子里有独断专行,曾布,吕惠卿虽因王安石而起,但他们其实与王安石同朝为臣,只能说是盟友。

但蔡卞不同,不仅是学生还是自家女婿,别说自己了,自己女儿平日都将蔡卞管得服服帖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