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里,也算是故地重游的高泰明打量着殿里的陈设,随意问道:“太子不太喜欢东宫的布局?”>
段誉马上道:“看来表哥很喜欢,”>
饶是高泰明养气功夫了得,此时也有些觉得,这天,真没办法聊下去。>
我不过随便问问,你就说出这样的诛心之语来。>
陪在一边的高明顺忙解释道:“家父的意思是,太子这几个月,很少住在东宫,”>
他也很是不能理解,有多少人想住进这个地方,你为何如此的不喜?>
应该是得来的太容易,就不知道珍惜吧,就像你今天悍然决定,要在五日之后,和那些儒门子弟公开辩论一样。>
段誉很和煦的道:“明顺贤侄,在我这儿,就不用这么拘礼,叫我表叔就好,”>
高明顺也是感觉,在段誉面前,总是会质疑自己的养气功夫,你都这个样子,还叫我不用拘礼?>
“贤侄啊,”段誉笑眯眯的很表叔的看着他,“若是不考虑其它原因,若是让你自己选,你是愿意和你父亲同住一府呢,还是分府另过?”>
高明顺顿时也觉得,这天还真是不能好好聊下去。>
别说侄子,孙子才不想分府另过呢,媳妇娶了一堆,孩子生了一帮,谁特么还愿意早早晚晚的都有人管着?>
所以你怎么当着我老子的面你问我这个?>
他看了高泰明一眼,正准备说些什么,高泰明把茶杯重重的往桌上一放,“表弟,你这是把我父子,当成了你想对付的那些酸儒?”>
“呵呵,”段誉笑着在头上摸了摸,“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还真是这样,我现在满脑子想着该怎么跟他们辩论,表哥勿怪,表侄勿怪,”>
高明顺看着他,默默的问自己,你这话,我是该信呢,还是不该信呢?>
高泰明道:“殿下今天,确实有些过于操切,”>
“你不是不知道,为了不让那些读书人为难你,我们花了多少心思?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杖责所有叩阙之人,为的就是不让他们把矛头指向你,”>
段誉心说,这就是当面表功了。>
你在皇宫前打那些读书人的板子,全为了我?>
你觉得我会信?>
说到底,还不是为了你自己?>
对那些读书人来说,在国中,如果不靠皇室,除了你丞相府,还有哪个地方能投靠?>
所以你打他们板子,他们也只能忍了,这样一来,你借机收服的,就是一群服服帖帖,只会给你帮忙,不会给你添乱的读书人……>
高泰明见没能等来他的道谢,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这样的卖好你都不领情?要知道,你父皇这次都没有我积极。>
“可是你刚才的那番话,让这一切,没有丝毫转圜的余地,”他言语恳切的道:“殿下,你这是把自己,放在所有读书人的对立面,”>
“如此一来,臣也没有十足把握,能护得你周全,”>
他这话倒是有几分真诚,打一批读书人的板子,问题不大,因为还有更多的读书人想来投靠,但同时对付所有的读书人,这真是让他也头大的事。>
“皇上这边,我料想也别无良法,这样下去,”他看着段誉沉声道:“很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储君之位,”>
段誉笑了笑,“表哥无需担心,此事我自有计较,”>
高明顺默默的低头,不想让“表叔”看见自己的眼中的异样。>
这样的事,你自有计较?太装了吧未免!>
他表叔表现真的很轻松,“我知道,我能这么快就被册封为太子,表哥在其中出力甚大,”——尽管这也是你为高家考虑所致。>
“我定不会让表哥的心血付诸东流,无论如何,高家此次,不会有任何损失,只会有好处,毕竟,若是国中的读书人,都去学宋朝,那表哥以后头痛的时候,呵呵,一定少不了啊,”>
“我之所以决心这么做,也是想着干脆利落的把他们收拾妥帖,让他们以后不会再生事端。”>
高泰明有些犹疑的看着段誉,“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段誉都想拿把鹅毛扇来摇摇,“表哥等着就好。”>
等着就好?高泰明真担心段誉不了解儒家的底蕴,“殿下,儒家发展到如今,确有以下凌上的倾向,然于我们而言,儒家学说确实多有助力,历朝历代尊孔重儒,并非没有道理,”>
“何况,千余年发展下来,儒家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要想全盘否定……”>
段誉接道:“谈何容易,”>
高泰明心说,你知道啊。>
“自然不是如此,”段誉又笑,他觉得,自己这笑,一定是莫测高深,但在高泰明父子看来,那真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