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舞马走在太原内城墙上看见一众兵士蹲在墙根底不露脑袋藏着身形一声不吭的时候,便晓得李渊的两大阴招之一【空城计】已经使了出来。>
剩下一招【障眼法】估摸着丫马上也能想的出来,要献计必须趁早,否则很可能就没的说了。>
舞马忽然又想起历史上突厥闪袭晋阳事件之中还有一个出身未捷身先死的王康达,带着一千多个弟兄偷摸着藏在了北门,结果一块儿被突厥人炖了饺子。>
这可都是活生生的人命啊,只要舞马早点开口他们便还有救。>
舞马这般想着,当下催促传讯兵从速带路一道往东南城楼行去。>
进了城楼议事厅黑压压的,舞马也没想到这不大的指挥所里面挤了这么多人,更想不到自己只在史书里见过的太原元谋十七功臣今日竟然集齐了,否则舞马一定会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把签名要齐了留给后辈当传家宝保管价值连城。>
而此刻舞马唯一的感觉是这地儿也太闷了为什么不打开窗户透透气。>
再瞧大厅主位上巍然坐着的中年男子无疑便是未来的大唐开国皇帝李渊。>
瞧他高额皱面,委实有些老妇人的面相,怪不得杨广曾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取笑他生了一副“阿婆面”。>
但舞马却不想傻了吧唧跟着杨广嘲笑李渊,且看他端坐正中,面和目善,似是宽厚仁达,气势姿态却如江潮远动,隆隆愈发,便知江潮所至,大江诸船,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果然当皇帝的时日不远了。>
舞马自然识得李渊。>
李渊也由李世民、裴寂、刘文静众口之中听闻了舞郎君于郡丞府中力挽狂澜之事迹,若不是眼下造反事多他早就想亲眼瞧一瞧这位传说中高深莫测的隐士,此番正好借着共议退敌之策的由头将其请来算是一举两得。>
舞马只寒暄了两句,也没等到李世民向众人引荐,便与李渊说道:“我晓得唐公欲将王康达遣去北门伏击,此番出城必有凶险,还请暂缓些个。”>
说完便瞧见众人脸上皆有异色,又见刘文静面色苍白身上带伤,>
“肇仁兄,该不会……我说得迟了罢?”>
“舞郎君果然料事如神,”>
刘文静苦笑道:>
“王康达部一千余人因被突厥人围困现已全军覆没……我随军出征却未曾帮到什么忙,连自家也险些葬身其中,我……我心中实为有愧啊。”>
舞马眉毛一跳,想说按照史书上记载的不是应该还逃出了一百多号人吗,怎么会全军覆没的。>
另外刘文静也没按历史轨道待在大本营,一个谋士跑去城外火拼算是怎么回事。>
稍作思量,舞马便想清楚了。>
这个时空的大隋已经不是正儿八经的大隋——既然出现了觉醒徒这样的非常规性武器怎么可能不用于战场之上。>
话说刘文静都出了场宇文剑雪多半也跟着去了,两位觉醒徒坐镇的情况下居然还能搞到全军覆灭这种比史书上还惨的结局,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突厥军中亦有觉醒徒吗?”>
“其觉术之高明,”刘文静咳嗽一声,“远胜我和劣徒。”>
说罢,便将方才对阵时的诸般情形细细道与舞马。>
舞马这才晓得刘文静出城走一遭还没来得及与突厥觉醒徒打个照面,便已落入对方掌控之中。>
“突厥人使的觉术是一团黑雾,”>
刘文静说道:>
“一旦罩入雾中就什么都不见了,整个人似投入沼泽泥浆,行动不能如缚锁链……最要命的是——在那黑雾之中,我和劣徒都使不出觉术了。”>
舞马隐约觉得这一招有点眼熟,但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接着问道:>
“你们是怎么逃出来的?”>
“你看看我的模样不就晓得了,”刘文静道:“我徒儿此刻还疗伤着呢。”>
“他不好意思说,”裴寂一旁笑道:“我们在城楼上看得可清楚——要不是宇文剑雪挥刀自伤,以血为引逼退突厥人,背着他逃出黑雾,舞郎君今日便见不着他了。”>
刘文静听罢只道:“技不如人我也无话可说。”>
李渊便与舞马说道:“前缘后果都已经讲清楚了,不知舞郎君可有良策破敌。”>
本章已完成!